Wednesday, September 24, 2008

立會選舉投票率偏低因由 鄭宇碩

一家之言 - 立會選舉投票率偏低因由
鄭宇碩

本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率為百分之四十五點二,比二○○四年的百分之五十五點六四低了超過十個百分點,基本上回復到二千年百分之四十三點五七的水平。從人數方面比較,今屆投票人數一百五十二萬,比上屆的一百七十八萬少了二十六萬人。
理論上,隨着政制的發展,投票率和投票人數應該趨升,這才是健康的趨勢。香港投票方便,媒體通訊發達,市民教育水平不錯,低於百分之五十的投票率殊難令人滿意。
今屆選舉,參選人數破紀錄,公民黨及社民連這兩個新政黨參加競逐,應該可以開拓新的票源。眾多的獨立候選人同樣可以為選民提供更多的選擇。為甚麼選民人數大幅下滑?
缺乏動員選民議題
當然,上屆立法會選舉乘着反對「廿三條立法」的激情,本港的民主運動亦大力推動「○七、○八雙普選」,建制、泛民的爭持有助推高選民的熱情。今屆的立法會選舉,似乎缺乏動員選民的熱門議題。從這樣的角度觀察,是否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的投票率就是常態呢?
泛民的口號是力保廿一席,以維持應付政府政改方案的否決權。泛民能否就政改方案有點討價還價的能力當然是重要的議題。雖然「雙普選」和政改在泛民候選人的政綱一般並不佔據主要的地位,但對泛民的支持者而言,「雙普選」仍然是重要的議題。
論壇罵戰無助民生
面對目前的政治現實,堅持民主的訴求自然容易感到心灰意冷。一人一票選特首要等到二○一七年,而且到時提名的程序還是未知之數。要是門檻定得太高的話,民主派無法參與,選舉仍然沒有競爭,沒有選擇。
民主的訴求無法激起選民的熱情,哪民生的議題又如何呢?曾蔭權任內,為求順利連選連任,避免一切有爭議性的議題。開拓稅基的增值稅、要市民付款的長期醫療融資方案等均可拖則拖,故此選舉沒有甚麼建制、泛民立場鮮明的議題。
至於市民非常關注的通脹、就業等切身問題,市民明白立法會能發揮的作用有限。石油價格高企,國際以及內地糧食和副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市民自然要面對高通脹。美國經濟欠佳,中國經濟放緩,香港經濟自然受到打擊。特區政府能做的有限,更何況立法會。
對政治制度不信任
雖然政府享有過千億的財政盈餘,半年之內「派糖」兩次,但特首民望仍然插水,市民積累的不滿不少,對經濟前景不看好,故此社民連的候選人猛烈批評政府贏得不少掌聲。但選舉論壇的相互攻擊未能提升幫助市民解困的期望。
大多數選民投票是為了一盡公民的責任,現在連盡責的熱情也下降。市民對選舉冷感,是對整個政治制度投不信任票,政府的認受性也難免受到打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