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5, 2010

林行止:語不驚人死不休 過猶不及失荊州

2010年1月25日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語不驚人死不休 過猶不及失荊州
一、
把「五區總辭、變相公投」推舉為「五區公投、全民起義」的宣傳策略,步履緊湊、來勢洶洶;可是以香港的政治環境,紀曉風的第一時間反應就是這一輪的言文攻勢,帶有「『刺激中央』之嫌和『超越黃線』之險」!因為香港在中共專制權力範圍下,惹惱北京、觸犯「一國」均有「危險」,因而應予正視。
「五區總辭」後的補選,是否能定性為「公投」,政見屬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其說詞也各有令人入信處,這是何以北京欽定的政黨及在原則問題上必然仰北京鼻息者於是否參加補選的立場互異,即有些堅決拒絕、有些猶豫不決而有些則決定參選的原因。換句話說,究竟補選是公投或變相公投已引起重大爭論,即使北京通過「港澳辦五區公投談話」作出指示,此間亦有人要繞道而行。不過「全民起義」一出,形勢驟變。
「起義」一詞,從字義解釋,儘管是有起而為公的「中性」涵義,可是從國史上看,自秦末陳勝吳廣的平民起義一直至滿清、民國,延至國共內鬥的是非曲折,起義便確有拋頭顱灑熱血、武裝浴血以打倒當權者的背景,帶出以武力改朝換代的聯想!對於立法會議員在議事大堂不按規矩吵鬧尚感厭煩的極大多數香港人,又怎會認同這種不是鬧玩笑的衝動?這三二天來,認為公投違憲者更為理直氣壯,有意淌此渾水以重返議會者則紛紛打起退堂鼓,若非擔心香港政治鬧出難以估量的變數,就是避免觸犯今上而借機下台。非常明顯,很多香港人都不滿意現行不能代表他們的政治制度(也許說「組成議會的制度」比較貼近事實),可是他們當中很少會為爭取較公平開放的選舉制度而準備付出流血的代價。「公投起義」令人擔心有人會為爭取民主「流第一滴血」,隱隱然有提高投入政治活動機會成本的含意,更多熱中政治的人將退出這場遊戲,不難理解;這與他們成為「建制派」或聽建制的話辦事,完全是風馬牛二回事!
以筆者看,從「公投」到「起義」,可說是自作聰明者「過猶不及、弄巧反拙」的極致,在主事團體希望通過一人一票(此之謂「公投」)和平帶動議會生態有所改變的理念不變前提下,「起義」顛覆了整個計劃的原意!這句據說出自職業廣告文字撰稿人之手的文宣口號,確夠震撼,足以吸引大量「眼球」,廣告撰稿人思想敏銳,可惜往往為了追求立竿見影、惹人矚目的效應而未及通盤因應的弱點,這特點的優劣都在這次「口號之變」中清楚展示。按照一般人的普通常識,在政治生態獨特的香港,「主顧」是不該照單全收此一表面上帶有政治挑釁性的「文案」的;不幸的是,在法律專業中,雄辯滔滔的「大律師」,往往以在法庭的一句話或一個技術性觀點而定勝負,這種只爭朝夕的特質令他們當中那些政治警覺性不高或對中國政治變革體會不深甚至認識不足者,很易以為「全民起義」可以鼓動人心而給予「背書」,以他們慣用的職業判斷,他們很易墮入誤信,以為憑一句動人的口號便足以「駁回」來自北京及其在港代理人強詞奪「法」的扭曲與抹黑!商業與法治是主導香港社會價值的重要支柱,兩大行業中人合作產生的文宣「作品」當屬佳作,可收一雷香港響的效果,結果卻變為搬石頭砸自己腳的劣作,這種意想不到的效應,政治未夠熟練的香港人應該引以為鑑。
「全民起義」令社民連「求仁得仁」,確立其試圖用一切非武力手段改變政治現狀的激進派地位;對公民黨來說,許是「始料不及的結果」!
二、
因「公投起義」而中止參與「假補選為公投」政治遊戲的,不僅僅限於政治團體,個別選民亦必定會因反感或膽怯而不去投票,對投票率當有消極影響。如果最後只有五名「總辭」的議員參選,他們當然全部勝出、重奪議會席位,但他們要承擔二種風險。其一是投票率不足五成,不得不支持建制的政改方案(這是他們「總辭」時的承諾);其一是背上浪費納稅人金錢的罵名—這次補選經費一億五千萬元,等於每席位花掉三千萬元,於升斗小民而言,這場「政治秀」的經濟代價已太高,在建制組織的「圍攻」下,他們很易淪為「市民的敵人」!
輿論對「全民起義」的反應(遑論政治「反彈」)甚劣,主事者有其堅持,不肯撤回,欲待下階段以「孖陳毓雙梁」(?)的競選口號取代之;依照常理,推出新宣傳攻勢,舊的便自動失效,這種構想並無不妥,可是,中共政治慣用語中有「狐狸已露出尾巴」之句,這即是說,一早認為補選公投違憲的人不會因為公、社聯盟調整口號而改變對「總辭」有鼓動港人起而反對當權者的看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