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5, 2010

信報社論--「五區請辭」的政治動作沒有實際作用

信報社論
關鍵在否決○九方案不在「起義」
從「五區請辭、變相公投」,演變到上周的「全民起義」,一場有關議員辭職後補選的政治卡位戰,竟然衍生成為是否違反《基本法》、是否有鼓動人民起而革命、推翻政權的爭拗,而政治風波一旦連上憲制權力、針對現有政權,都會牽動北京的神經線,看來五區請辭已經迅速轉化成為一場泛民與北京「對決」的戰役;本來以為有機會藉補選重返議會的自由黨及早打退堂鼓,是明智之舉,根正苗紅的民建聯則仍在左思右索,則是後知後覺、反應遲鈍;本地左派自回歸之後得天時地利人和但仍然無法打開局面成為主流政黨,北京應從「五區請辭」一役中得到不少啟示。
我們從一開始就認為「五區請辭」的政治動作沒有實際作用,因為政府的〇九政改方案公布之後,北京、特區政府以及建制勢力最擔憂的,是〇九方案再次被立法會否決,屆時本地政制原封不動,試問又如何邁向二〇一七和二〇二〇年雙普選? 而經政府「點算」,要取得過半數議員支持,政府起碼要四名屬於泛民陣營的議員支持政府,而泛民議員自〇九方案公布以來一直堅稱「絕不轉軚」,效法〇五年的 捆綁策略;換句話說,政府提交的〇九方案根本沒有把握獲得議會通過,泛民陣營手上持有這張皇牌,已足以跟特區政府和中央討價還價,試問五區請辭還有什麼作 用?又有何需要?
議員請辭要發揮最大的政治震撼效應,是所有泛民議員聯手辭職(合共有二十三位),然後走上街頭抗爭,令議會運作癱瘓,屆時政府既無法把議案提交表決,而國 際輿論必定譁然起哄,對特區政府和北京都會產生巨大壓力。但是,泛民內部無法協調出一套「總辭」方案,而辭職的規模僅得五名議員,他們辭職後又要重選返回 議會,那麼請辭的作用和目的何在?
按照社民連公民黨訂 下的公投成敗標準,如果投票率過了五成,公投才算「合格」,否則即使請辭的議員重返議會,他們也會「順從民意」,改為支持政府的〇九方案。此說更加令人混 淆—泛民議員如果認為〇九方案無法接受、不能支持,為何會在公投「失敗」之後轉軚?議員得到選票支持進入議會,是選民授權他們在議事堂議事,他們應該憑自 己的判斷投票作決定;按照社民連和公民黨設計的公投,其整個過程是否真的能如實反映香港人對〇九方案的意見?眾所周知,泛民支持者對政府的〇九方案都有保留,何以在「公投」失敗後泛民竟會反過來支持政府?這又是否符合泛民支持者當年投票選他們進議會的原意?
總的來說,社、公兩黨設計的「公投」本身問題多多,現在忽然加入了「全民起義」的宣傳口號,節外生枝,令公投的結果可能更欠說服力,令人更加懷疑其成效。
為了力挫社、公兩黨的公投運動,部分議員建議阻撓立法會撥款進行補選,我們認為這不合法規,也沒有道理—正如我們在上周六的「社評」所言,按照法例議員辭 職必須補選,這是維持議會正常運作的規定,議員不能因為不認同「公投」而作出可能影響議會運作的決定;此外,既然建制派堅稱五區請辭後進行的只是補選,為 何要阻撓通過補選的經費申請?對特區政府和建制派來說,應對社、公兩黨公投的唯一方法是依法辦事—議員辭職,自然要進行補選,補選就要通過撥款,一切按規矩辦事,毋須在撥款問題上另生枝節。
說到底,特區政府和建制派最擔心的是○九方案再次被否決,至於「變相公投」、「全民起義」等,其實僅屬文宣口水戰,北京和建制派何須過度反應?如果社、公兩黨決定放棄請辭改為綑綁所有泛民議員一起否決○九方案,屆時政府才遇上真正的麻煩。

No comments: